患上癌症 最想知道 - 陳曉蕾

Posted by in 媒體報道

無意中找到乳癌網頁「愛.乳.希望」,非常有用,例如很多香港人苦惱:「公立醫院等死人,私家醫院貴死人,有事找誰醫?」網頁就有一個列表,由初診、電腦掃描、手術、化療、標靶治療、電療……每個步驟公立醫院和私家醫生的最新收費和等候時間,還有兩間私家醫院的公開資料列出平均收費,並且根據病人的預算,教甚麼步驟可以先找私家醫生,甚麼方法可以最快到公立醫院。

「保險包唔包?」網頁揭開保險公司的計劃書,逐部份解釋,尤其是「魔鬼在細節」的細字。這樣坦白,果然惹來不滿,有人留言批評不中立,網主馬上澄清與保險業無關──寫這網頁的,是一位在公立醫院任職的乳腺科醫生。

香港醫生肯寫文,已是少數;能夠站在病人立場,更加難得,但最令人意外,是文筆非常風趣抵死。我沒讀過醫學文章這樣生鬼,其中一篇《乳癌醫生──睇咩科先啱?》:「好多人以為『乳房喎,女人嘢,梗係搵婦科啦~』……咁就大錯特錯,情況有如劉華、江華、劉江華,嗰名好似有關聯,殊不知差之毫釐,謬之千里。」

又例如另一篇解釋病理科醫生如何判定乳腺細胞是否正常,有五個可能。一般癌症資訊網站都是一點點列出來,不管讀者是否能夠理解。這醫生卻爆笑地用了五張亞洲先生的圖片,仔細地解釋五種情況,雖然用的依然是專業和英語的學術名稱,但有比喻和騎呢配圖,相對易讀,心情也比較輕鬆。

解釋乳癌手術,醫生用不同的煎蛋相片解釋癌細胞和正常細胞、如何才是切割成功,是特地煎蛋拍照嗎?真有心!曾經陪朋友去醫院做手術,播放的是實際手術影片,血淋淋,我嚇到別過臉,朋友一臉蒼白勉強看。網頁也有實際相片像甚麼是分泌異常,但大部份是專業清晰的解剖圖片,還有外國專業網站及連結,計算風險的美國網頁,連如何login都一步步教。一篇文章大量連結圖文並茂幾千字,這網頁超過五十篇文,背後用了多少心機?

我最初很懷疑:「邊有咁大隻蛤乸隨街跳?」一篇篇讀下去,肯定那是「蛤乸」,不是賣廣告、爭生意、騙電郵……不期然夢想有更多「蛤乸」:腸癌、鼻咽癌、肝癌等香港普通的癌症都有這種專業網頁就好了!網上資料鋪天蓋地,可是官方網頁大多是基本資料,很久沒更新;病人組織又多報章剪報,那些醫療科技都不知道香港有沒有,或者有否受藥廠影響;還有大量難以求證的食療偏方另類療法,病人和家屬更不知如何是好。

然而,「蛤乸」始終不能在香港隨街跳,「愛乳希望」的網頁去年出現,今年六月宣佈暫停,但仍然保留文章。醫生刪掉真實姓名,在最後一篇文章自稱為「野孩子」無奈需要「妥協」。他解釋初衷是「希望用工餘時間做一啲對社會有貢獻嘅事……除咗希望可以帶畀大家一啲好難得到嘅治療資訊之外,更重要嘅係希望大家在苦難中能感覺到『甜』,在孤單中能感覺到『愛』,喺呢度重新搵到『希望』。」但暗示受到壓力不能寫了。

施壓的,是醫院嗎?我懇請可讓這有心的醫生繼續寫。資訊年代人人上網找資料,正確並切身的資訊是重要的公眾教育,影響極大,亦請一眾癌症組織投放資源更新網頁,更多香港醫生肯用病人明白的語言解釋。

陳曉蕾
資深記者,著作包括《剩食》、《有米》、《死在香港》等,相信垃圾都是放錯位置的資源。

原文刊載於2014年9月27日《蘋果日報》

馬國權醫生